经济转型不是煮快熟面!

那吉的宣布经济转型已经进行了快一个月。 吊诡的是, 在马来西亚这个国度, 这么重要的政策,马来西亚媒体,尤其是主流媒体,对于经济转型,简直好像干着旧中国国民党时代的“莫谈国事” 。

林吉祥质问:”谈何新经济模式?” , 其实是许多关心国家去向的人民在意的事。 让我感叹的是, 林吉祥先生虽然坐望七十高龄,可是对于国事比不知所谓的主流媒体还关心国事。

对于经济转型, 虽然林吉祥先生不是经济学家, 可是对于落实的问题, 他就一针见血的指出问题的症结 : “倘若政府不能完成政府转型计划,恢复国内外社会对马来西亚政府治理能力的信心,则纳吉亦不能担保其经济计划一定可以获得成功。”

可见的, 林吉祥先生这话一出,要认真的回应可不容易。 不过要打马虎眼去胡扯混淆人民的视听,说这是什么“故意吧经济转型政治化”,可是马来西亚媒体和国阵喉舌一贯的作风。

政府的思维和运作不变,经济转型有可能成功吗 ?

不可能! 这是历史告诉我们的科学事实。

龙应台的《百年思索 – 序》里头一个例子, 是最好的参考。
————–
两个世纪的中国知识分子面对的其实是一个问题:西化的问题。十九世纪的改革家显得急迫,但充满自信,对于改革的目标坚信不移。王韬的笔调多么典型: ……天时人事,皆由西北以至东南,故水必以轮舟,陆必以火车,捷必以电线,然后全地球可合为一家。中国一变之道,盖有不得不然者焉。不信吾言,请验诸百年之后。
  好大的口气啊,王韬。他似乎没有深想:轮舟火车电线将造成产业结构改变,产业结构改变将造成社会结构改变,社会结构改变将瓦解原有的道德架构和文化秩序,道德架构和文化秩序瓦解之后如何重建?
————–

轮舟火车因为可以越洋运载更多的货物,和今天霸市(hypermarket) 在价格上推挤小型杂货商业的情形相像。 轮舟火车也同时间带动人口和资讯,让原本闭塞的乡镇增加选择。原本务农的人,可以选择进城市打工。而某些行业因为交通闭塞小量运输而赚取暴利,在轮舟火车大量输入货品下,就无法维持旧有的利润。 乡下大家族的成员甚至越洋负笈。 这还没有算上其他更复杂的改变,如商业税务投资等等考量。 而电线改变的产业结构,就让读者们自己去推测吧。

所以说,要把马来西亚经济,从靠寻租和廉价劳工的经济, 转型到需要创意的知识经济,肯定会如文中说的 : “将造成产业结构改变,产业结构改变将造成社会结构改变,社会结构改变将瓦解原有的道德架构和文化秩序”。 如果原有的社会结构没有改变, 那反而说明改变触礁了。

而马来西亚现有的政治“ 道德架构和文化秩序” ,就是种族政治结构,加上披上羊皮的“扶持土著经济”, 朋党分肥土著买单的政策,还有就是独立发电站高速大道收费站等等寻租政策等等结构。 那吉在全国报章宣传他的经济转型, 没有丁点提到如何解决旧有架构,硬是把经济转型和旧有经济结构的冲突扫到地毯下。他提到的 “公务员必须配合”根本是放屁。 公务员是管理事务的,政策可是好像那吉这样的人推行下来的,成效的问题,就在于实施政务的人的监督。

就拿最简单的资讯工业来说吧。在20 年前的80 年代, 许光道先生曾经提过, 马来西亚政府的数据局 (Department of Statistics), 根本没有提供任何关于政策成效的数据,能看到的只是一些无痛无痒的数据。而在2010 年, 任何人上网去马来西亚数据局, 还是一样面对同样的问题。 讽刺的是,数据局的资料, 应该是研究马来西亚经济和资讯工业最重要的地方,但是它却对经济和资讯工业贡献不大。发达国家在知识经济高度发展下,许多交易和会谈,运用网络的成份非常多。就拿香港的例子来说吧,使用视讯电传会议已经是常态。 只有正式签约才会会面。 而高度使用视讯电传会议,就减少了浪费在交通上的时间。 在马来西亚,还没听过那一个部长是使用视讯电传会议,来听取汇报的, 更加不要说使用远程视讯电传会议开会。 虽然说马来西亚网络慢, 不过只用网络传话会议 (VoIP) , 我们的“慢”宽屏还是够用的。

2000 年前,商鞅已经有了一揽子的政治改革,有了解决过渡期间的方案,还“恐民之不信” , 才立木为信,付了 50金给一个相信政府会给奖金的市井之徒。

2000 年后, 2010 年, 那吉要搞经济转型, 却丁点政治改革议程都没有。除此之外,还把钱给了宣传公司搞宣传,希望马来西亚人民相信。 唉, 难道马来西亚人民,连2000 年前的秦人都不如吗?

留下评论

Filed under 经济, 哲学, 政治

留下评论